“警官,您好,我举报某装饰公司购买小区住户的个人信息,还安排员工打电话推销。”2021年3月,攀枝花市公安机关收到来自某装饰公司一名离职员工的报警电话。经调查发现,一些小区广告位中间商在承包小区广告位时向物业公司提出需要小区业主信息的要求,部分物业公司为获取收入,向其提供了业主房号、业主姓名、联系方式、户型面积等信息。中间商收到信息后再通过微信发送给租赁广告位的装饰公司、建材商,进一步进行利益交换和共享。一条潜藏在攀枝花市家装行业多年、涉及市内20余个新建小区10万余户个人信息的违法产业链条浮出水面。
“精细化”审查,准确认定犯罪事实
2022年4月,攀枝花市公安局东区分局以廖某某、赵某某、孙某某等30余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其移送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过程中,部分涉案人员辩称“有些信息我记不清楚了,因为时间太久了。”“信息可能不真实,我们收到业主信息文档后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再发送给别人”。为准确认定犯罪事实,东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指导公安机关将业主信息交由物业公司核对真实性,对各涉案人员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中收受、发送的文档与手机存储文件中的原始文档进行比对,确定有无更改,再结合微信聊天记录固定收受、发送文档的次数,依据司法解释向不同的人提供同一信息累计计算条数的规定,最终认定的犯罪事实清楚,发送信息的内容真实,数量计算准确,得到法院采纳。
坚持宽严相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也不知道这种行为违反法律,只是想多挣几个钱而已。”一名装饰公司负责人追悔莫及。考虑到装饰公司、建材商在收受小区业主信息后未对外提供,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到案后自愿认罪悔罪,为确保公平公正,东区检察院采用公开听证的方式对是否适用缓刑听取意见,并邀请小区业主代表、未涉案的装饰公司、建材商代表到场旁听。承办检察官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类型、数量认定、社会危害性、量刑情节等法律规定进行了阐述,参与听证的人员一致认为可以适用缓刑。
2022年11月,东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秦某某、左某某等共计30余人根据其犯罪情节作出相应处理。同时,依法对主要犯罪嫌疑人赵某某、廖某某、孙某某提起公诉。2022年12月,赵某某、廖某某、孙某某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各并处罚金。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助推源头治理
“对于我们来说,惩治犯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源上消除此类违法现象。”该案承办检察官廖娟说道。2023年2月,东区检察院向涉案物业公司制发关于多点强化内部管理的检察建议,并采取集中公开宣告形式送达。在公开宣告现场,承办检察官以案释法,强调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重要意义以及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危害后果,建议涉案单位从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整改。到场的物业公司负责人积极表态接受建议,并现场就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形成行业共识。目前,涉案物业公司均按期完成整改并书面回复,其中开展保密培训7场,建立完善制度12个,查补漏洞9个,并组织所有员工签订《保密承诺书》。
“一体化”履职,以“我管”促“都管”
“多个小区多位业主的信息被泄露,也反映出存在监管漏洞。”在收到刑事检察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后,东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团队随即启动监督程序。经过专题研判,该院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东区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两部门迅速行动,东区住建局对成都市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印发《关于加强业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区各物业公司以案为鉴、自查自纠,加强业主信息管理;东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后对攀枝花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行政约谈辖区20余户小区物业和商户,切实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网。